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计划总结
>详情
台州市行政服务中心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2-12-29 16:08 阅读: 来源:市行政服务中心


  今年以来,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三窗口、一中心、一平台”建设为主抓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窗口形象大幅提升,就近办事逐渐便利,综合受理员逐步专业化职业化,数字化改革成果明显,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不断优化。目前已与全国110个县(市、区)开展跨省通办工作,惠及6万多群众,推进建成37家企业服务中心(联络站),累积办件量约25万件。已为1000多家企业开具投标电子保函,释放企业资金约3.22亿元。中心获评“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浙江省2021年度改革创新成绩突出集体”。综合受理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被省委改革办、省人社厅同意批复作为全省试点。“以标准化推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立足‘四化’持续推动基层站所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经验在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文推广。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坚持夯实党建基础,引领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武装。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会、支部书记访谈录、宣讲进基层等,着力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举办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喜迎党的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微型党课大赛,获评全市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编印《闪光点》期刊10期,传递正能量。

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完善“树旗评星”党支部评比办法和“争先创优”党员量化考评办法,激发党支部和党员争先进位的内生动力。实施“窗口形象 党员护航”专题行动,引导党支部结合各自审批职能优化涉企和民生服务,组建党团员志愿服务队每天提供咨询、导办、代办、网办、掌办等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以5个清廉建设为抓手,编印清廉小故事、签订清廉责任书和承诺书等,探索清廉窗口建设。

三是建设党建文化长廊。以“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为抓手,挖掘下属9个党支部的党建内涵和工作亮点,以“品牌+特点+图片”形式,设计制作支部党建文化墙,建设第二期党建文化长廊,与第一期党建文化长廊串点成线连片,一并构建起系统性、全景式、视觉化的近300平方米的党建矩阵图,打造党建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二)坚持推进服务下沉,打造便民利企的服务窗口。

一是推进企业便利办。出台十一项稳企助企举措,发布《2022年台州市政务服务“稳企助企、稳进提质”工作指南》。7月以来,全市共开展涉企服务500余次,办结业务5200余件,惠及企业1500余家。完成中介服务网改造,目前服务网公示中介机构1225家,累计访问人数超1000万。召集11个行业领域15家单位专家,会同台州湾新区管委会、市中介服务协会开展中介服务“义诊”活动。印发《关于开展示范企业服务中心认定的通知》(台政服〔2022〕35号),规范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运行。已推进建成37家企业服务中心(联络站),拟申报示范18家,累积办件量约25万件。在黄岩试行开展创业企业前期帮扶,设立创业模拟体验区,完成餐饮、理发、足浴等7个行业3D标准装修模型制作,装修返工率从80%降至10%。

二是推进群众就近办。印发《示范村(便民)服务站建设标准》,详细规定场所建设、业务办理、人员管理、机制建设标准14条,进一步提升村(社区)惠民服务能力,优化村(社区)服务格局。参与加快发展县政务服务便利化省级试点,在北三县探索创新“政银合作”服务模式,截至目前,319个“政银合作”网点常态化运行,服务群众20.28万人次,三门、仙居服务山区群众纳入省政府办公厅数字政府汇报案例。

三是深化全域可办。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国办发〔2022〕34号),部署的22项跨省通办事项中,目前已实现16项,省级部门正在推进3项、未部署2项,非市县权限1项。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组建专班、搭建平台、优化流程、拓展服务,建立起跨区域、跨部门、跨环节的政务服务通办工作体系。今年与贵州毕节、新疆阿拉尔等地进一步建立合作关系。建立通办联络群,汇集跨省联络员200多人。与全国110个县(市、区)开展通办合作,并实行“一地签约、全市共享”,切实提升合作深度和广度。开展对接交流703次,累计“跨省通办”办件量约6万件。

(三)坚持实施数字化改革,打造经济社会态势的感知窗口。

一是加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大厅窗口‘一网通办’率达90%以上、综合自助终端2.0全接入、村(社区)延伸”为目标,将“一网通办”向村社区(特别是偏远山区海岛)、企业园区和未来社区延伸,完成综合自助终端“一网通办”接入。截至目前,全市大厅窗口“一网通办”率达93.01%,各县(市、区)大厅窗口“一网通办”率均达到90%以上。

二是深化办事全链条数据归集分析。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在ODPS数据空间搭建台州市政务数据仓,对归集的实体大厅和线上业务系统办事数据进行加工运算。全省率先制定《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数据归集标准》,规范统一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取号—受理—办理—评价”的服务流程和数据标准,实现企业、群众从咨询到申请到办结数据的自动抓取。通过数据贯通,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以政务大数据补充问题发现机制,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三是探索建设“政务服务驾驶舱”。以“大厅运营、考核评估、问题发现”为目标,建设政务服务驾驶舱,每月自动生成《政务服务大厅运营分析月报》,以监测数据还原大厅运行全过程,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对核酸检测、人流高峰、业务饱和等38项指标开展预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建立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体系,形成“数据”驱动改革的工作机制。针对房地产、商事登记、民生服务等热门领域,形成办件情况全景分析报表,感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通过对政务服务数据挖掘、指标分析和结果运用,为大厅管理者精细化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撑,即时感知、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初步建立。目前已归集全市82个政务大厅179万条办件数据,接入54个四星、五星级大厅视频监控数据。

(四)坚持苦练服务内功,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示范窗口。

一是强化规范管理,建设服务一流窗口。充分发挥进驻单位与中心管理联动作用,出台《大厅轮值值班长制度》,齐抓共管助推大厅管理落地。编制3.0版《工作人员服务规范手册》,完善大厅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好差评”制度落地,截至10月底有效处理市本级差评(投诉)件337件,群众回访满意度达100%。优化人员考核管理,常态化开展大厅智慧化考核工作,累计开展70余次联合督查,颁发18面流动红旗,刊发9期中心督查报,出台3期智慧化考核文件。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政务服务铁军。作为全省试点地区,加快推进市县乡三级行政办事员管理、培育、评价全周期职业化体系,深化应用综合受理员一体化系统,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办事满意率达99%。目前,全市县乡两级统管综合受理员796人、统一调配273人;累计编制教材30本,制作PPT50个,积累试题4651题,各地平均开展培训122次。举办技能竞赛,评选出个人综合奖和个人礼仪奖各三名,16名“台州市政务服务能手”获得者,12名“优胜奖”获得者,5个“组织奖”获评地区。

三是创建星级大厅,打造星级政务品牌。按照“年底实现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达五星标准,全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达三星及以上标准,其中五星便民服务中心不少于20%,四星及以上便民服务中心不少于40%”的目标,开展星级评定工作。修订完善星级评定标准文件,组织召开全市基层政务服务建设暨星级大厅创建现场会,开展各类明察暗访和现场指导,今年累计实地指导全市80余家大厅,目前完成21家五星复核,4家五星、10家四星、15家三星大厅的初评。

(五)坚持强化全生命服务,打造标准规范便利的集成服务中心。

一是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务服务集成到位。以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为抓手,构建办事事项集成梳理、服务大厅现场管理、窗口人员队伍建设、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四位一体”政务服务工作体系,促进事项精简、流程规范、服务提质,有效提升群众和企业满意度。梳理县、乡、村、企业服务中心可办事项平均分别为1617项、583项、103项、200项。出台《关于开展基层站所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推进站所规范进驻、一站式集成服务。梳理形成进驻站所可办事项288项,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进驻9个部门584家站所。

二是进一步提升一件事改革获得感。在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的基础上,将“一件事一次办”办理经验转化为政务服务标准,主导制定省级地方标准《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指南》,参与省标《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多证联办服务规范》等单项一件事标准的制订、评审,参与制订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一件事一次办”工作规范《总则》《军人退役》、《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办理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和《政务服务礼仪规范》等系列团体标准,配套出台《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工作规范》等市级地方标准,形成“一件事一次办”总体标准和系列高频“一件事一次办”具体办理标准“总分结合”的一件事标准体系。

三是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省心办事”政务应用,在线服务6.2万人次。夯实线下大厅对政务平台的支持保障,围绕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分主题集成高频好易办事项,为办事群众、企业提供在线申报、视频指南、线上帮办、地图导航和预约办事等热门服务。线上开展24小时线上智能咨询,工作时段实时人工解答,目前,市本级、椒江、黄岩、路桥、三门中心均已上线“人工帮办”服务,覆盖不动产、公积金、市场监管、建设、交通等9个重点领域101项高频事项,累计为群众提供2.2万次智能咨询服务和2000余次人工帮办服务。协同市大数据局开展“浙里办”台州频道“服务好用”专区建设工作,以“群众好用”、“企业好用”两个维度开展各类应用、服务、事项的集成整合。

(六)坚持推进源头治理,打造公平阳光高效的交易平台。

一是强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综合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 12 条意见》及《台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每季度常态化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截至10月底,全市共查办8起案件,涉及标的金额1.65亿元,行政处罚金额约40万元,共组织3轮“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抽查114个项目,发现7类共性问题。

二是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出台《台州市工程建设投标保函管理规定》,从保函管理、理赔条件、索赔资料、赔款流程、责任落实5方面保障交易合法权益。目前市级交易平台投标保函支持率达100%,使用工程保函的投标企业超2.5万家次,释放投标保证金金额超45亿元。健全开评标区、专家抽取室等管理制度,编制文明规范服务手册,有效提升服务。政府采购除涉密外41个项目实现含专家评分等情况在内10个环节全过程公开。推行采购40%预付款制度、小微企业20%价格优惠扣除、履约保证金不超过合同金额1%,实行招标文件零收费等惠企政策。

三是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水平提升。加快“数字赋能”,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工作。实现工程建设设计、EPC等项目全流程电子招投标,使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全面应用政府采购询标系统和可视化监控系统,通过“不见面开标+可视化监管+线上询标”的信息技术再融合,将开评标现场搬到“网上直播间”,实现开评标全过程网上开展。深入运用产权交易2.0系统分标段公告发布、竞买人多路径登入、全流程招投标等系统功能,实现产权及拓展资源交易项目全类别网上交易。探索远程异地评标,与新疆阿拉尔市签订了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与温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龙湾分中心协同顺利完成首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二、2023年度工作思路

2023年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建设便民利企的服务窗口、服务型政府的示范窗口、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感知窗口、标准规范便利的集成服务中心、公平阳光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努力实现台州政务服务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

一是党建工作出新出彩。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用,指导引领政务服务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搭建基层党建工作载体,深化“稳进提质、党员服务”、党员先锋攻关“一件事”办理等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擦亮“一颗红心耀窗口”党建品牌。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把严肃窗口工作纪律与树立窗口良好形象相结合,建设清廉窗口和文明窗口。

二是就近办理拓面提质。以服务优质化、管理标准化为目标,深化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政银联通、示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等平台进一步延伸,探索以政务地图应用为核心的全市通办,实现一流大厅星级服务、线上线下多端融合,打通办事零距离。

三是队伍建设持续加码。健全人员管理、审批规范、考核评优工作,完善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培育、评价的全周期职业化工作体系,提升“一件事一次办”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全程优办。积极参与国家标准《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指南》编写,并高质量完成国家标准试点地区任务;争取以第一起草单位申报国家标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培训(课程)指南》。

四是惠企服务力求实效。以星级评定为抓手,加强“信用中介”建设,健全诚信自律制度,提升中介服务网中介机构、中介政策、中介项目“三网融合”功能。组建“一站式诚信联合服务”名录库,深入开展“专家助企服务”实践,为企业“纾困解难”。强化企业服务中心示范建设,强化培训,提升人员业务和综合素质。发挥地理优势,延伸拓展惠企便民等政策宣传。

五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深化。推广“一件事”“智能秒办”等智能化服务。优化在线办事服务,打造“线上线下标准统一、融合互补,全时在线、跨域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六是“政务服务驾驶舱”数据有效应用。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流程优化、监督考核等运算模型,探索建立“大数据”为基础的政务数字化运营体系,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考核、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七是星级大厅创建巩固提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深化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政务服务人员统调统派统管长效机制,实现人员队伍统一标准、站所事项统一进驻。

八是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有力。引入省“浙里招标”系统,对省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实行本地化改造,建设“市域一体化”交易系统。一体整合交易系统和监管系统,实现“一窗交易”“一站监管”,通过数据监测及时发现并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九是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规范有序。严管理、强服务、守纪律,加快“全省一张网”建设和应用“浙里招标”系统工作,打造数据“一网汇聚”、交易“一网通办”、服务“一网集成”、监管“一网协同”的公共资源交易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