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
|
|||||||||||||||||||||||||||||||||||||||||||||||||||||||||||||||||||||||||||||||||||||||||||||||||||||||||||||||||||||||||||||||||||||||||||||||||||||||||||||||||||||||||||||||||||||||||||||||||||||||||||||||||||||||||||||||||||||||||||||||||||||||||||||||||||||||||||||||||||||||||||||||||||||||||||||||||||||||||||||||||||||||||||||||||||||||||||
一、总体情况 (一)主动公开。 2024年,台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台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栏目发布信息81条,台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门户网站发布信息96条,两网站共发布信息177条。开设“一件事”窗口,提供“一站式”咨询和办理服务,为企业群众带来最便利办事服务。中心主要领导做客12345阳光热线为群众答疑解惑1次,问题解决率达100%。 (二)依申请公开。 丰富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渠道,在办事大厅设置专门的申请受理区块,安排专员负责对接指导,提升群众的办事体验。2024年,累计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件。 (三)政府信息管理。 建设“1+10+N”实体化涉企服务阵地,推动椒江、黄岩、临海、温岭等市场主体活跃地区开展产业平台、园区企服驿站建设试点,指导各地充分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延伸增值服务。今年,全市设立市县两级企服中心11家,升级打造产业平台、园区企服驿站22家,为企业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查询、解读、申请公开等一站式政务公开服务。 (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市县两级企服中心完成8大板块增值服务事项和146名服务专员集中进驻,同步引入金融单位、法律服务机构、商会协会等机构50余家。梳理涉企高频增值服务需求,形成662项增值服务事项,配套制定12项企服中心管理和考核制度,并协同运用线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企呼我应”数字化应用。开展惠企政策精准宣传、行业专题培训和入园入企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市县企服中心全年已开展各类专场活动290余场,服务企业2.1万余家次;开展上门服务160余场次,服务企业800余家。以全省人才专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开展“互联网+人才服务”建设,集成热门服务、人才码、特色服务、“一件事”、区县特色服务、人才诉求、人才政策等板块,在浙里办台州城市频道率先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专属空间。全方位梳理、评测人才相关的应用和事项,按照“成长成才”“安家落户”“人才交流”“认证认定”“求职创业”“福利优待”6个主题分别汇聚高频好易办服务,实现数字化应用24个、高频服务事项60个高效集成。 (五)监督保障。 完善政务公开审查程序,对公开的政务信息按照要求层层把关,保证公开内容真实、准确、有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同时,做到公开方式的灵活多样,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4年,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信息公开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足和差距,比如依申请公开办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政策解读的质量还不够高,政务公开的业务能力仍需持续提升等。2025年,将继续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紧盯关键问题,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重点抓好公开形式、公开实效等规范化建设,紧抓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重点深化政策解读,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是进一步做好社会关切事项回应。严格遵循依申请公开办理程序,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的受理、答复工作。 三是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拓宽便民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依据《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规定,本年度未收取政府信息处理费。 |